根據中國2012-2015年度全國高血壓調查,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.9%,較2002(18.8%)增加50%。高血壓的知曉率、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46.9%、40.7%和15.3%。
專家指出,我國的高血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,但仍處于較低水平,我國高血壓管理面臨的挑戰仍然是低知曉率和低控制率。

專家認為,中國建立了全國性的初級保健體系。但問題是,大多數經常去社區衛生中心測血壓的人都有高血壓,不知道自己血壓的人反而不會去。
1.在公眾場合設置測量站點
專家介紹了中國的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:在全國的公共場所建立一個基于網絡的,與微信鏈接的血壓測量系統。
測量時嚴格遵循標準化程序:在就座位置至少休息5分鐘后,以30秒的時間間隔連續三次測量血壓。測量后,血壓和脈搏率讀數將自動傳輸到微信帳戶,并立即判斷異常。
他希望該系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以各種商業或非商業模式構建,并且可以每年測量數千萬人的血壓,計劃在2030年前將高血壓知曉率從不足50%到75%。
他介紹,2017年中國與國際高血壓協會《五月測量月計劃》合作,5月~8月,中國100多個公共場所設置了測量站點。貢獻了12萬人的數據,占全球的10%左右。
在這一組中國人中,約三分之一(34.5%)患高血壓。但55%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。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,有54%未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標(<140/90 mmHg)。
2018年,將測量范圍擴展到了全國400多個站點,已經測量了超過25萬人的血壓。

2.推廣家庭血壓監測
他介紹,應用家庭血壓監測也可以提高高血壓意識。在過去的10年中,中國家用血壓計的年銷量增長了約10倍,從2008年的300萬臺增長到2017年的3000萬臺以上。
近期,中國高血壓聯盟《家庭血壓監測指南》委員會發布了《2019年家庭血壓監測指南》。
3.擴大動態血壓監測應用范圍
動態血壓監測有助于識別白大衣和隱匿性性高血壓,并通過晝夜節律和晨峰血壓進行風險預測。
為擴大動態血壓監測指導高血壓的診治,中國最近建立了一個基于網絡的平臺,技術人員可以登錄網站,上傳動態血壓監測數據。數據分析將在遠程服務器上執行。輸出結果將由專家生成和解釋。然后,技術人員可以檢索數據并將輸出發送到打印機或患者的微信帳戶,還可以發送給醫生。
4.篩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

因為頑固性高血壓常見,而且常常有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,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頑固性高血壓的重要繼發原因。
他介紹,目前一項全國性的醛固酮增多癥篩查計劃已啟動。
該計劃敦促醫生測量血漿中腎素和醛固酮的濃度,并計算頑固性高血壓中醛固酮與腎素的比例。如果醛固酮與腎素之比為陽性,他們可以繼續進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程序,或將患者轉診給其內分泌科醫生。
他認為,心血管內科醫師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中具有優勢。介入醫生科研發發用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技術,如分側腎上腺靜脈采樣。也可探索新穎的介入療法,例如,用無水乙醇對醛固酮瘤進行經導管動脈消融。
專家教授希望在“健康中國2030”的框架內,在未來10年內,通過提高知曉率,將高血壓人群控制率提高50%,治療者的血壓控制率提高至70%以上。
他說,這也許是雄心勃勃,但卻是有可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