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小屋是一個有組織、有計劃、有目標的健康促進項目
“健康小屋”作為一個為社區居民掌握健康技能模擬活動的健康教育場所,對于提高社區居民整體健康水平 , 增強社區居民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。其重要意義是在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層面上,進一步灌輸和樹立健康管理理念,進一步普及和深化健康教育,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健康技能,是一個有組織、有計劃、有目標的健康促進項目。
1 資料與方法
1.1 對象
選自 2013 年 5 月至 2014 年 1 月期間,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發現并連續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共 432 名,愿意參加兩個階段健康教育的患者308名,其中男性186名、女性122名,年齡最小28歲,最大78歲,平均年齡 58.8 歲。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病與糖尿病的診斷標準。
將不愿參加的 124 名作為對照組觀察。兩組在年齡、職業及文化程度上無明顯差異 (P>0.05)。
1.2 方法
1.2.1 醫生將在全科門診中發現并處理好的高血壓、糖尿病病人轉介給社區護士,社區護士接診后將其體重、腰圍、血壓、血糖、心電圖、腎功能、血脂結果進行記錄與評估,并進行問卷調查,然后勸說其參加健康教育培訓班學習,并告之是免費,在自愿的基礎上為其登記預約參加初級階段培訓。
1.2.2 初級階段培訓的內容是:護士通過實物介紹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、幻燈片介紹高血壓、糖尿病的發病因素、病理、并發癥及預后,并解釋各自的評估結果,使病人的行為發生無意識期到意識期改變,提升治療動機;學習自測血壓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自我管理知識,囑遵醫囑服藥。同時預約參加下一個高級階段的培訓,時間間隔 60 天。
1.2.3 高級階段的培訓的內容主要是:對前段時期的服藥情況進行點評,解答自我管理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并相互交流心得體會,對個別特殊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,并再次進行問卷調查與相關身體指標的記錄與評估。之后進行電話跟進,使病人的行為保持在維持期。
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組,選擇適當的實施載體,如:“
健康小屋”模式,讓大家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知識和技能,這是一種將傳統的醫生管理病人的被動模式逐步轉變成醫患結合、病人自助的新管理模式,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中將發揮很大的作用,而且投入資金和人力較少,有較大的社會效益,具有一定推廣性和普及性。
健康小屋有一些必要的設備是可以的,但一些如心血管檢測儀、肺功能儀、骨密度檢測儀、心電圖、血糖監測儀等使用和維護不簡單,社區居民無法單獨參與完成的應該舍去。
健康小屋的重點是要給人們提供一個防病治病的方法,健康人群怎樣繼續保持健康,亞健康人群怎樣控制危險因素,疾病人群怎樣治療疾病。